023-6276-2687
乐见传统文化加速“破圈”
古筝、二胡、唢呐、古琴、琵琶……如今,打开手机,直播间里,各种民乐表演或悠扬婉转,或激情四射,好不热闹。不只是民族音乐,传统的戏曲、武术、舞蹈、文学等内容,通过互联网新媒体平台,开拓了新的传播空间。(9月7日《人民日报》海外版)
互联网搭台,传统文化唱戏。线上民乐奏响丝竹之美,一舞千年展现国风魅力……古与今时空对话、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,传统文化之花正加速“破圈”绽放。借助互联网的“传播力”,传统文化作品活起来、火起来,吸引不同年龄层、不同兴趣圈的受众,实现破次元、跨界别、跨地域传播;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,通过其精彩演绎,为网络世界注入“文化力”。
优秀传统文化牵手互联网新媒体,意义不止于此。以民乐直播为例,据《2022抖音民乐直播数据报告》,过去一年,抖音民乐类直播场次累计超过178万场,时长达233万小时。这相当于在抖音直播每天都有4200场民乐演奏会上演。互联网上的文化胜景,由此可见一斑。不少文化传承人通过直播找到了施展才华的“第二舞台”,不少“藏于深闺”的民族乐器展露新风采,不少观众在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时丰富着文化认知。
乐见文化“破圈”,丰厚精神滋养。当下,优秀传统文化在网上绽放,各美其美、美美与共,激活“一池春水”。依托互联网这一文化传播阵地,善借互联网之力,善用流量之利,有助于让更多小众文化加快走向大众,让更多经典焕发时代活力、润泽百姓生活。未来,期待传统文化与互联网碰撞出更多火花,让更多充满匠心和创意的优秀文化作品涌现,让传统文化在与现代生活的连接中熠熠生辉。
标签:
相关阅读
学校党委书记李旭锋带队赴城口县调研推进帮扶工作
学校出版社与俄罗斯雅罗斯拉夫尔国立师范大学签订合作出版协议
学校召开2023年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会议
学校在2023年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(创新)中获5项大奖
推进跨校际多学科国际传播力研究 提高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研讨会成功举办
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五次学术年会博士论坛成功举办
预约课程报名
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培训
企业科技创新与智能制造专题培训班
全面推进河长制、湖长制工作专题培训班
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专题培训班
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专题培训班
绿色经济发展新理念专题培训班